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化学之爱,与身份幻觉有关(3)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姚清妹展示了另一种文化经验和身份的异化,在她到巴黎读书较早的一段时间,她完成了题为“雕塑,一张100欧元纸币”的行为。她一边用拇指和食指揉搓

姚清妹展示了另一种文化经验和身份的异化,在她到巴黎读书较早的一段时间,她完成了题为“雕塑,一张100欧元纸币”的行为。她一边用拇指和食指揉搓一张百元纸币,一边走在巴黎的街头,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一个来自东方的弱小女孩的某种挑衅;所以有的路人表现出了恶意,比如试图抢走这张纸币,也有人直接和她理论,说自己的母亲生病了,更需要这100欧元。这些行为以三屏录像的方式呈现在“化学之爱”展览的现场,姚清妹因为数小时不断重复的机械动作而疲劳得都有些面部抽搐,在巴黎的街头显得格外的孤独和无助。但同时呈现的另一个屏幕上,则显示了一个严肃和高雅的拍卖现场,在巴黎的东京宫里,这个被揉搓的100欧元被以450欧元的价格拍出。当这个行为从巴黎转移到北京呈现的时候,那个站在巴黎街头作为艺术家身份的“不速之客”所带来的不适感同样地鲜明。

正如致幻剂绕开感官抵达某种幻觉,最年轻的一代艺术家也在一个落差巨大的现实里绕开了具体的真实世界,直接构建了某种全球化的想象,身边的现实似乎是一种累赘。艺术家们自然地转向了某种快速令自我兴奋的内在体验。展厅中央,生活在柏林的台湾艺术家致颖在收银台上奔跑的行为录像被呈现在巨大的屏幕上。和Yorkson的情况差不多,致颖在作为艺术家的时候隐去了自己的姓氏,他的解释是:“如果大家知道我的真名,就可以在网上搜到一些我过去很糗的照片。”同时他的名字的英文版本——Musqiuqiu,也几乎是一个不可拼读的单词。他十分享受不同国度的人的不同发音,也许这也是这个展览所呈现的跨文化的不确定感和幻觉的另一个隐喻吧。

注:

展览名称: 化学之爱

展览时间:2017年8月5日-9月16日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左·《慢跑》 致颖 双屏高清录像 1分钟 2014年

右·《雕塑100欧》 姚清妹 四屏录像 2014年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qikandaodu/2020/1118/674.html

上一篇:利用《名侦探柯南》开展化学科普 ——创新型
下一篇:视觉艺术与美丽科学——论化学领域科普的科学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