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研究(2)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表面保护——涂油,涂油漆,镀不活泼金属,烤蓝; (3)环境处理——保持表面洁净与干燥。 【设计意图】通过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来突破金属的锈蚀这一

(2)表面保护——涂油,涂油漆,镀不活泼金属,烤蓝;

(3)环境处理——保持表面洁净与干燥。

【设计意图】通过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来突破金属的锈蚀这一重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当今时代对于金属的利用,以及金属的锈蚀,引导学生保护金属材料,发展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增强了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如何处理失效的脱氧剂?

【老师】脱氧剂的工作原理,是跟氧气和水作用,那么对于使用后或失效的脱氧剂该如何处理呢?失效后的脱氧剂的成分中有什么呢?

【学生】失效的脱氧剂的成分中有氧化铁,氧化铁可以用作涂料和炼铁。

【老师】同学们很聪明,这么快就想到了解决方法,失效后的脱氧剂可以用来炼铁,请同学们写出用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老师和学生】我们一起完成失效脱氧剂炼铁的微型实验。请同学们注意实验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过渡】对于失效后的脱氧剂可用来炼铁,那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对废金属进行回收利用呢?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废金属的量急剧增加,废金属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利用这一原理将废金属冶炼成钢,可以节约煤和矿物,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全球钢产量的45%是通过对废钢的冶炼来完成的。因此同学们在未来要学会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造福社会。

【老师】展示金属开采年限表;金属获得的顺序跟金属的性质有什么关联呢?

【学生】金属的获取时间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性质越活泼,越难制取。

【老师】是的,金属的冶炼与其性质和存在状态有关。金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游离态存在,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金是人们最早使用的金属。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金属被开发利用,请同学们讨论你们知道的金属的获取方式,并写出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交流讨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投影展示。

(1)沙里淘金

(2)Fe+CuSO4FeSO4+Cu 2AgNO3+CuCu(NO3)2+2Ag

(3)

【老师】从同学们的书写方程式中我们知道金属的获取有几种方式,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属的冶炼方法:

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靠前的金属由于活泼性较强,所以一般采用电解法获取;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间的金属,可以用还原剂将金属从金属矿物中还原出来,采用热还原法;

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靠后的金属,可以直接对其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进行煅烧获取,叫热分解法,比如Hg和Ag。

而铂、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密度大,用多次淘洗去掉矿粒、泥沙而获取,叫富集。

由此可见,金属的冶炼方法与其性质和存在状态密切相关,当人们不满足一种金属的使用时就会寻求其他金属来替代,到如今合金的广泛使用,都揭示了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既要教授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又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育人和立德教育,只有这样,知识才会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垫脚石。化学课程要实现立德树人,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学观念,从长远的发展着手进行教学。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这一复习课中,需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上进行思维引导和扩展,还要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以食品中的脱氧剂为导火索,引领学生在金属的性质、冶炼、用途这些情景中不断探究,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联,金属材料的发展进步源于人们不断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利用知识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景。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教育,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以食品脱氧剂为线,拉出一条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线,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展示知识的获取和使用,展现了化学在人类历史文明进步中不可泯灭的作用,展现出化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和正能量,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得到净化和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这是化学教师们不断追寻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学习的地方。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qikandaodu/2020/1227/690.html

上一篇:高校“化学百年与人类文明”课程实践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经济地理“教与学”改革初探*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