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城市学院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思考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 言 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上期,设置“32+16”课时,其中理论讲解32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

引 言

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大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上期,设置“32+16”课时,其中理论讲解32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从课程安排设置上说,其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和教师的沟通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故为了更好地达到“纲要”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笔者同助教一起查阅相关资料,编制调查问卷,对学院大二至大四的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

一、课程学习现状调查及问题

问卷内容由16个问题构成,其中13个封闭式问题,3个开放式问题,主要询问学生对本课程的态度、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占比94%,通过人工统计的方法,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有如下发现:

(1)学生认为《土木工程材料》理论课程枯燥乏味。虽然《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属于学科基础类课程,课程内容不是很难,相比其他课程而言,受76%的学生喜爱,但是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而且这些内容还具有更新速度快、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因此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也比较多。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内容大同小异,都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图片对照,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知识掌握不足。调查问卷中数据显示,仅有少数的学生有自信能够较好地运用材料知识;接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只是基本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而且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熟练;剩下的15%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是死记硬背了一部分文字知识,而且还不知其用途。

(3)学生认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收获更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中有16课时的实验,通过小组模式,让5~6名同学共同完成每一次实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学习效果较好。

(4)学生认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环节需要改善。主要问题是部分实验环节和理论环节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内容没有实验验证,因此学生认为总体效果一般。同时对调查问卷中开放性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学生认为《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的实验项目有必要进行补充,另外我院的仪器设备也有待更新。

二、小结及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对城市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的“教与学”的过程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的方面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授课教师应针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特点,结合课程组教师意见,选用带有较多插图、文字段落分布合理的教材、带有工程案例的教材。

其次,在教学安排上,授课教师应结合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典型工程案例重点讲解分析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砂浆和钢材等内容,同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讲解侧重点不同的知识内容。

最后,在教学模式上,授课教师应控制教学进度,将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合理安排理论和实验开设的时间。《土木工程材料》目前开设的基础实验主要是密度测定、水泥安定性检验、砂颗粒筛分、混凝土坍落度4项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在固定时间,这样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可以通过课时重新安排,让理论和实验及时有效地连接,既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又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1]

(二)“学”的方面

第一、理论教学中,为了避免文字内容过多造成的枯燥乏味甚至是厌学,教师应避免照本宣科、只讲不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对于文字较多部分,应多采用图片、案例、板书等不同方式讲解重点核心内容,同时在课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问题。

第二、实验教学后,院系相关部门应增设探索性、创新型实验项目,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实验项目。例如,开设“水泥砂浆强度”或“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等基础实验项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探究不同材料相同方法、相同材料不同方法的不同影响。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qikandaodu/2021/0223/733.html

上一篇:基础医学背景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下一篇: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与学模式的有效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