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艺术教育中教与学的科学机理探究以古筝教育教(2)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 热爱艺术在音乐的熏陶下成长 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级别的不断提高,除了注重基本功的扎实与否,还需要考生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通过演

三 热爱艺术在音乐的熏陶下成长

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级别的不断提高,除了注重基本功的扎实与否,还需要考生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通过演奏来宣泄自己的感受,找到心灵与音乐的共鸣。而这也是大多考生所缺少的,需要教师对考级前的学生有更深入的辅导,对其演奏的作品有更明晰的讲解。孩子们学音乐,往往先是遵从父母的意愿,他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于大多数古筝的孩子而言,演奏意味着复杂难记的各种符号和反复枯燥的练习,古筝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光,是它如流水般美丽而动听的天籁之音。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热爱艺术,享受音乐的美感,让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自觉的感悟到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演奏作品。

古筝的地方流派很多,各地方、各流派的演奏方式,各不相同,特别是传统乐曲,它们的韵味不同,要求也非常高,每个音符揉、颤、按、滑的分寸都不应把握的非常到位,否则就失去了本真的味道,这正是民族乐器所独有的细腻之处,中国传统音乐中 “韵味”是通过师生间的“口传心授”传承而来的。因此,传统的教育形式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保持“原汁原味”。

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作品的意境,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古曲《渔舟唱晚》时教师要首先把乐曲的意境向学生描画出来,夕阳西下,碧波万倾,沙鸥翔集的湖面上,船帆若星,渔船上渔民欢快的捕鱼的劳动场面,最后通过荡浆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然后在向学生讲解此曲的弹奏技巧和乐曲的处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对乐曲的全面理解,才能用心用情演奏出乐曲的内涵,才能将乐曲淋漓尽致地表现和发挥出来。

古筝的演奏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艺术再创作斩活动,同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演奏者,由于各自的知识水平,阅知程度,音乐理解角度的不同,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不要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复制品,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养成多听、多看、多唱、多借鉴、注重音乐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乐曲的内涵。

四 考级的科学评定

考级是对每个学习者每个阶段学习程度的检验,它的目的是通过考级获得专家的评定,发现和改进演奏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使学生在规范的学琴道路上迈向更高的台阶。而当天,为考级而考级的倾向十分严重,很多家长不顾孩子的自身条件和接受能力,强迫孩子在考前临阵磨枪,并要求孩子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达到极高的演奏级别,他们的目标就是“考级”“特长生”“加分”,在这些功利性想法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变得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级别高,速度快的学习方式。首先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摆正心态,注重孩子基本功的练习,方法要正常要循、渐进,考级不是我们学习乐器的目的,学习音乐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不能让考级成为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不能让考级成为孩子学琴路上的负担。

古筝考级是古筝教学与演奏沿着正确规范的道路前行的重要保证之一。古筝考级活动必须严谨规范,机构的认证、专家的评选,曲目的确定都要经过权威机构的认可。

古筝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古筝本身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古筝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愉悦自由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音乐素养,作为教师重启发开导,着重培养学生学筝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触动性,从而达到学习古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勤砚.艺术教育与科学[J].教育研究,2010,(05):90-95.

[2] 李刚.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49-50.

[3] 谢钰华.浅析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与学的转变[J].教育现代化 ,2015:5(11):267-270.

[4] 杨新晓,陈殿兵,赵雷洪.“互联网+教育”视角下的教与学[J]教学与管理 ,2017,(18):24-27.

[5] 张婉婷.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5.6.

[6] 徐韵,康健.论新媒体时代艺术教育的策略创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07-112.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qikandaodu/2021/0727/957.html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谈新课改中初中数学教与
下一篇:活动与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