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实验准备: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各15套。

教学过程:

[复习]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n/na = n = m/m

[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板书]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如何设置一个物理量,使物质的量和体积联系起来。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表示体积,我们最取一定体积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可以知道很快地知道它的物质的量。

2、我们要取若干物质的量的溶质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可以知道要量取多少体积的溶液。

[总结]通常我们把这个物理量称为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p15相关内容

[板书]]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又叫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公式:cb=nb/v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讲解]

例题:1、用5 mol naoh配成500 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 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2、从1 l 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 ml、10 ml和1 ml溶液,它们的物的

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讲述]简介主要容量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主要使用天平和一种容积精确的仪器--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常用的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几种。

[学生阅读]实验1-5

[讨论]

(1)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体积的刻度线只有一条。这说明了什么?

(2)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3)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4)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

(5)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启发学生]讲解以上问题。

[教师演示]容量瓶的使用: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容量瓶时,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

[学生实验]四人一组,老师巡视指导,并提醒注意事项。

[交流]实验成果及有关问题。

[板书] 2、物质的量溶液配制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稀释) 4、移液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仪器: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思考]学与问,主动回答。

[阅读]p16第二自然段。

[思考交流] 浓硫酸如何稀释配制稀溶液?

[练习题]1、若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1 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溶液,需怎样配制?

[注意]①计算浓h2so4的体积v

②浓h2so4的正确稀释方法

③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

2、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 g胆矾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zonghexinwen/2020/0629/351.html

上一篇: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下一篇: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